《处方管理办法》是催化剂也是净化器!

作者:搜狐健康 上传时间:2007-09-14


    一系列的政策变化正在把外(合)资制药企业和国内大型制药集团置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市场洗牌和产业格局的震荡已经在所难免。

  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在成为这种产业格局震荡的一剂催化剂。《办法》作为卫生部的一个规章制度,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规范医生处方,《办法》的制订已经触及了医药购销的一个热点问题——药品的招标采购制度,其中关于“一品两规”(即“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的规定将毫无疑问地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小公司的小品种基本没有希望挤进这两个的名额,有原研制能力的外(合)资企业将得到最大的利益,国内大型制药集团同时参与分利。同时,按照服务对象的非严格划分,外(合)资企业在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的份额将得到扩张,而国内大型制药集团将更多的退出高端市场,将分食三级医院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和部分地域性很强的高端市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上升,是2007年我国医药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办法》对于处方必须开具药品的通用名称而不是以前的药品商品名,这将挫伤部分制药企业的广告积极性,但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不得不做出适应性调整,由以前的产品品牌宣传更多地向企业品牌宣传过渡。而处方开药品通用名的规定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医药分业,医院药房的药品价格将出现一些下降,这是一个可以期待的结果。而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则是另外一个可以期待的结果。而小型的单体药店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则是顺理成章之事,药品零售业的整合压力正在进一步积蓄和酝酿。

  当前的医药政策也正在一点点地积蓄能量。如果说反商业贿赂风暴使企业在销售上陷入沉默,不断的降价和药品安全监管使企业在情绪上陷入“悲凉”,新施行的《办法》则让一些企业在市场上策略上陷入迷茫甚至麻木。

  《处方管理办法》是催化剂也是净化器,一些实力一般、操作不规范的企业将失去市场,而实力较强、操作规范的企业则终于迎来了“真正可以做药的时候”。如果说,我国的医药是一个封闭的“政策市”,那以后我国医药市场也有可能具有更多的市场特征。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社区卫生事业受到重视等等因素正在催大中国的“健康财富”,而能获取这些财富企业,将更多地由那些责任意识强、产品质量好、正规运营的企业获得,这些企业的强大总比一盘散沙的制药业现状强得多。

  一位业内的朋友称,这几年优胜劣汰的市场本能将有所体现,医药企业将死掉一大批,死掉的这些企业中有很多都是该死的!

  让该死的死掉,我看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