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警惕心律失常

作者:《生命时报》 上传时间:2012-04-09

    初春时节,来门诊看心律失常的病人有所增多。这些患者总觉得胸闷气短,心跳很不规律,这和季节的变换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心脏不适的人应提高警惕,做好防治。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此时各种病毒、细菌生长繁殖活跃,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会下降,可以说春季是许多疾病发生的温床。特别是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的重要因素。

  春季大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均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变化多端的气候常会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因为气候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只有顺应四季阴阳变化,做好保健养生,才能促进身体健康,所以春季保健应遵循以下原则:

  春捂防风。冬末春初气温依然偏低,风为当令主气,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老年人宜穿戴轻松、柔软、保暖的衣帽鞋袜,保持身体暖和,不受风邪侵袭,以达到预防保健之目的。

  均衡饮食。春季是寒温交替的季节,切忌大寒大热之食。老年人的饮食应当是低热能、低脂肪、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少盐的平衡膳食。注意食品花样要多,肉类食品可多选用鱼肉,注意粗细搭配等,并可多食一些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豆制品、木耳、银耳、海带、紫菜、香菇等。加餐可用酸奶、水果等。注意切不可暴饮暴食。

  适当运动。因为适量运动不但能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提高个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还可改善心肌供氧状况。

  心理调适。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遇烦恼能排除,遇挫折能顶住,遇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这样才能心情愉快,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及时就医。当老年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后,若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气喘、心律不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切勿拖延或胡乱吃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下面几个小方法可以救急。心慌发作时,患者要先坐下,数数自己的脉搏,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可用手指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颈动脉窦)向后按压(每次不超过5秒钟);如无效,隔几秒钟,再按压(但不宜在左、右颈动脉双侧同时按压);或闭眼,用中指从眼眶上缘滑向眼球,适度压迫眼球,每次10—20秒,以刺激迷走神经。如果不能缓解,要尽快就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