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障碍致血糖控制不佳

作者:新京报 上传时间:2011-11-15

    11月14日是第五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各地举行义诊活动

    11月14日是第五个“联合国糖尿病日”,13日,近千名患者、市民在北京工体西门参加了糖尿病义诊活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表示,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持久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有3个主要原因。

    杨文英介绍说,目前,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各类胰岛素针剂,糖尿病治疗不乏“精兵良将”,但我国当前仅有不到1/3的患者血糖达标。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首先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缺陷,且会逐渐衰退。而数据显示,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就已经丧失了一半。当前的口服降糖药物尚不能直接遏制这种功能性衰退,患者最后只能依赖每日补充外源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其次,医生和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非常担心,导致医生不敢加大降糖力度,患者也会因害怕低血糖而不按医嘱服药,影响长期的降糖效果。

    最后,传统口服降糖药物的服用大多受到进餐的影响,如磺脲类降糖药需在餐前半个小时服用;阿卡波糖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要在每日三餐的进餐时与第一口食物一同嚼碎后服用,且饮食中要有一定成分的碳水化合物,否则葡萄糖苷酶不能发挥作用。不同降糖药物因为其不同的机制,服药时间不同,受到进餐影响,给患者长期、按时服药带来了不便,大大影响治疗依从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会长郭晓蕙表示,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是一个重要的保障。而低血糖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肠促胰素来解决。当血糖升高时,如进食后,肠促胰素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快速有效降低血糖;一旦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肠促胰素就迅速“隐身而去”,从而保护胰岛功能。

    据悉,诺和诺德等众多药企已在各地开展相关的义诊活动,提高人们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上一篇      下一篇